今天是2025年08月0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光影传承路:麦影拾光实践团与龚贻鹏的皮影之约

 

7月7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麦影拾光”暑期非遗传承团抵达湖北省仙桃市郑场镇贾窑村党员干部群众服务中心,正式启动渔鼓皮影戏非遗传承调研活动。本次活动特邀仙桃市皮影协会副会长龚贻鹏老先生作为指导嘉宾,为团队成员系统讲解皮影戏历史与技艺,助力调研深入开展。通过实地走访、技艺学习、史料整理等方式,挖掘渔鼓皮影戏的文化内涵,探索非遗活态传承路径,为这一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播贡献青春力量。

当麦影拾光小组的成员们叩响龚贻鹏老先生家那扇锃亮的玻璃门时,门内传来一阵清脆的"咔哒"声——那是皮影戏偶关节碰撞的独特韵律。走进屋内,队员们相互与老先生握手,即使还未开始语言上的深入交流,龚贻鹏老先生就看到了“麦影拾光”小队队员们眼神中流露着对皮影文化的渴望。龚贻鹏老先生满脸欢喜,邀请队员们围坐在他周围,听他讲起了皮影文化悠久的历史。从皮影文化的起源,到传承地变革,到主流流派的延伸,再到如今文化最后的演变形式,老先生讲的很认真,队员们也听得很入迷,沉迷其中。

图为龚老师为成员讲解皮影制作技巧。王焕坤供图

龚贻鹏老先生带领队员们参观了他的工作室,桌上的各种工具玲琅满目,映入眼帘的是各种精密的小刻刀,以及各种皮影角色的模版,不同的人物形象大有差异,细节上更是变化无穷,雕刻的形状多种多样,纹路精细,色彩分明。在皮影人物可活动的关节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使得其可以自由任操控者操作,作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动作。龚贻鹏老先生为队员们细心讲解,大到人物的性格,小到一个形状的雕刻,无所不授。

图为队员为皮影上色现场。唐月供图

队员们再次来到龚贻鹏老先生的工作室,这次,龚贻鹏老先生正处于制作的皮影的过程中,于是便向队员们介绍制作的过程。首先,就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一般选择风干的驴皮,质地坚硬,适合作为皮影的原材料,之后便是对其进行压平,然后进行大致模版的裁剪,雕刻为皮影制作中最考验工艺的环节。龚贻鹏老先生依据图案,凭借四十余年行业经验,对人物神态等细节进行精细化雕刻。该环节对技艺要求极高,且容错率极低,一处失误即可能导致前期工作全功尽弃,完成一个完整人物模型雕刻通常需半个月左右。队员现场观摩时,可见老先生操作娴熟,短时间内便勾勒出皮影的流畅轮廓。在随后的实践环节中,队员使用油皮尝试雕刻,即便简单图案也需耗费较多时间,由此直观感受到该项技艺制作的不易。

图为队员参观龚老师经典作品过程。叶欣宇供图

队员与龚老先生就皮影戏表演形式展开交流,了解到其随时代演变显著。针对传统形式吸引力不足的问题,龚老先生结合时代特征与自身理解,创作《喝你几口茶》《问你几句话》等现代题材作品,以增强传播力,并联合当地部门组织巡演,推动其在群众中普及。

当前皮影文化发展存在瓶颈,表现为形式较其他传统文化单一、受众拓展受限、传承人短缺等,导致发展滞缓。龚老先生表示将终身投身传承事业,“麦影拾光”小队计划通过调研形成报告,为其发展提供参考,并依托网络媒体、线上推广及校内宣传等途径助力传承。

离开时,暮色已浓,传习所的灯光亮了起来,远远望去,那束透过白布的光,像一盏穿越千年的灯笼,在夜色里摇曳生姿。而龚贻鹏老先生的唱腔,还隐隐约约从风中传来,咿咿呀呀,诉说着一个老艺人与光影相守的一生。

图为团队在贾窑村与龚老师合照。王子健供图

龚贻鹏老先生那充满智慧与经验的教诲,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了“麦影拾光”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队员刘晋龙在深受启发之余,不禁由衷地感叹道:“皮影文化果然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和精湛技艺,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轻易掌握。作为新时代的传承者,理应肩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以全力以赴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完好地传承下去,让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熠熠生辉。”(通讯员 刘晋龙 唐月 叶欣宇 肖晗雅 王焕坤)

 

上一篇:青春探非遗: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子解码仙桃花鼓戏
下一篇:青春聚力溪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怦然兴农”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