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暑气蒸腾,却挡不住一群年轻人奔赴远方的热忱。7月22日,“桂航逐梦队”支教团在行前动员里,将期待与责任细细拆解,为即将启程的金秀县鹿鸣小学支教之旅,筑牢前行的基石 。
分工协作,绘就支教蓝图
团队围坐,目光聚焦在课程与班级管理的规划上。大班的活泼、小班的稚嫩,都需要专属的教育温度。成员们协商分工,有人主动挑起大班班主任的担子,要带着稍大孩子探索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也有人偏爱小班的童真,愿做他们成长初期的温柔引路人。班级公约在讨论中诞生,从课堂秩序到课间安全,每一条都藏着对孩子的守护——这不仅是规则的制定,更是用责任编织起与孩子们的联结网,让即将开启的支教课堂,既有自由生长的空间,也有稳稳托住的边界。
以信为媒,对话未来自己
一张信笺,承载着当下的期许,要在8月12日支教结束后才开启。成员农杰炜写道:“希望我能记住每个孩子的笑脸,哪怕备课到深夜,也别辜负他们眼中的光。” 曾乔平在信里嘱托自己:“遇到调皮的孩子别着急,蹲下来听听他们的想法,说不定藏着可爱的秘密。” 梁皓杰则把对未知的期待封入信封:“想看看这些大山里的小苗,会和我们碰撞出怎样的故事,盼自己别忘出发时的勇敢。”
成员们伏案书写,把对支教的憧憬、对孩子的猜想、对未知挑战的勇气,都封入信封。这是一场与未来的约定,当支教的酸甜苦辣在过程中发酵,再翻开信件时,那些初心与成长,会化作最动人的回望。信笺投入大信封的瞬间,仿佛把团队的信念也一并封存,待归来时,要让这段支教岁月在字里行间,绽出更醇厚的光彩。
儿童视角绘画,触摸童真期待
成员们还以儿童视角执笔绘画,用稚嫩笔触描绘对支教的想象。画里,有大学生与孩子牵手奔跑的身影,有课堂上亮晶晶的眼神,有操场边清脆的笑声。这些画不是艺术创作,而是试图钻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提前感受他们对支教老师的期待——或许是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或许是游戏里的并肩陪伴,又或许只是一个温暖的拥抱。在绘画里,团队触摸到童真最本真的模样,也更明晰自己要奔赴的,是怎样纯粹的教育初心。
行前动员的尾声,“桂航逐梦队”已整装待发。分工是前行的船桨,信件是瞭望的灯塔,绘画是扬起的风帆。他们即将奔赴鹿鸣小学,把在桂航校园里沉淀的热忱,化作乡村课堂的雨露,浇灌那些渴望知识与陪伴的幼苗。这场支教,是青春与童真的双向奔赴,是责任与成长的相互滋养,当他们踏上鹿鸣小学的土地,便要在夏日的时光里,书写属于师生共成长的故事,让教育的微光,照亮彼此的旅程 。 (作者:韦念畅 廖翊述 申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