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皖约红山”携手筑梦公益支教小分队带着满腔的热忱,走进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张村镇李集小学,开展为期12天的三下乡支教支教活动。12天里,队员们化身知识的传递者,以生动鲜活的课堂内容,为孩子们点亮探索世界的窗。课堂上的专注眼神、课间时的爽朗笑声、临别时的不舍拥抱,串联起这段双向温暖的时光。最终,大家并肩书写下的,不仅是一段充满欢笑的崭新记忆,更是一曲关于爱与成长的青春乐章。
同心共聚力,真情播希望
初至利辛,校长与领导亲自迎接,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校长一边热情引路,一边与队员们交流,言语间满是对教育帮扶的迫切与期待,字里行间传递出对支教团队的信任与托付。这份跨越山海的教育之约,在初见的热忱与默契中,悄然开启了一段双向奔赴的温暖旅程。
讲台播新知,支教润童心
支教课堂上,知识的种子在创新教法中悄然萌芽。语文课上朗诵诗词,在阅读中触摸文字温度;数学课上,生活化的教学,让抽象公式在实践中变得鲜活。队员们摒弃单向讲授,以互动探究点燃学习热情,黑板上的板书与孩子们眼中的光,共同勾勒出支教最本真的模样——用专业与耐心,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可能。
团队更以创新思维精心打造了系列兴趣课程,为孩子们开辟出多元成长的新天地。在美术课里,孩子们可以执笔创作创意水彩扇,动手体验涂色石膏 DIY,绘制卡通简笔画,用笔触间探寻内心世界。在书法课中静心练习毛笔书法,在墨香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在体育课上跆拳道训练锤炼着坚韧意志与强健体魄,在排球学习中领会团结的重要性。我们期待,孩子们既能在主干课程中夯实知识根基、汲取成长力量,更能在丰富的兴趣探索中发掘潜能、遇见更精彩的自己。
赛场添欢趣,支教融真情
7月中旬,经过团队的细致策划与筹备,这场充满趣味的运动会在校园里如期开启。在运动会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们“两人三足”的默契配合、“数字抱团”游戏中的憨态可掬、趣味接力时的齐声呐喊,让竞技变成了共享的快乐。支教老师与孩子们并肩作战,汗水混着笑容滴落,胜负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刻不分彼此的亲近,让教育的温度在游戏中自然流淌。
言谈记初心,故事续温情
7月13日上午,支教团队走访了学校周边的居民,扎实开展走访调研工作。团队成员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围绕 “当地教育资源现状”“家庭教育面临的实际难题”“对支教课程的具体期盼” 等核心话题进行深入沟通,认真记录每一条反馈与建议。与此同时,团队还系统梳理项目进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们详细介绍支教工作的推进情况、已取得的成效以及未来的规划安排,让大家清晰了解支教工作的全貌。
暑夏递清凉,爱心助支教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校园内的热浪挡不住关怀的脚步。7月中旬,张村学区与张村商会带着对师生的深切关怀,顶着烈日向支教团队送来清凉。他们深入教学一线、学生群体,详细了解教学环境、学生学习状况与支教队伍居住条件,为师生送来防暑物资让,整个校园都浸润在浓浓的关怀之中。此次“送清凉”活动不仅为支教师生注入了物质支持,更传递了李集小学对乡村教育振兴的坚定决心。
回首来时路,支教情未了
白驹过隙间,支教时光在晨读的朗朗书声与运动会的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告别之际,支教队员们提笔写下的一张张贺卡,不仅是离别的赠言,更是教育帮扶中情感力量的生动延续,教育帮扶的价值从来不是用时间长短来衡量的,而是以情感的深度与影响的远度来定义。
支教活动接近尾声,实践团队与孩子们在美丽的校园中合影留念。这些照片是我们对未来的约定,更是红山支教故事的续写,更多的爱心与梦想都会在这里发芽。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情感的共鸣与精神的滋养。队员们将共同度过的时光,都化作对孩子未来的慢慢期待和真挚的祝福。
这个暑期实践活动,让天真烂漫的孩子与满怀热忱的我们在乡土间相遇。于我们而言,支教从不是单方面的奉献,而是一场双向的温暖治愈;真正的教育,本就是心与心紧紧相依的共同成长。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田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