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1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河北金融学院学子深入蔚县,探索“小剪纸”何以剪出“大民生”

随着春节申遗成功,与春节相关的传统民俗文化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深入探寻非遗文化魅力,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自7月1日以来,在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的组织支持下,纸韵蔚剪非遗实践团走进剪纸艺术之乡河北蔚县,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一场探索非遗剪纸的旅程。

图为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答辩。李淼 供图

一、匠人心语:在传承人工作室读懂剪纸的“守”与“变”

活动初始,实践团队来到高佃亮剪纸艺术工作室,拜访了蔚县剪纸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高佃亮。据悉,高佃亮先生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在剪纸领域造诣深厚。他热情地接待了团队成员,并详细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当前传承发展面临的现状与挑战。高佃亮特别强调:“蔚县剪纸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融入新元素,以贴近大众的形式展现文化自信。”这一观点为团队后续的实践探索指明了方向。

图为团队参观高佃亮创新成果展。李淼供图

二、工坊探秘:从刀刻到晕染,见证剪纸的“匠心”诞生

随后,团队走进蔚县名家剪纸艺术品商贸有限公司。在这里,成员们依次参观了刀刻车间、晕染车间和装裱车间,亲眼见证了一幅幅精美剪纸作品的诞生全过程。从最初的设计构思,到精细的刀刻,再到绚丽的晕染和最后的装裱,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此外,公司负责人赵凤梅还带领团队参观了公司的创新成果展,其中冬奥系列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这些作品作为冬奥特许商品,巧妙地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奥运元素相结合,充分展现了蔚县剪纸在新时代的蓬勃活力与创新发展潜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刀刻车间工作刻制过程。李淼 供图

三、乡村调研:300户人家的剪纸产业振兴路

为进一步探究剪纸艺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路径,实践团成员走进了蔚县南张庄村,深入村内的剪纸工坊、农户家中,与村民亲切交流。实践团了解到这里作为蔚县剪纸的重要发源地和核心产区,有着剪纸厂和销售实体店56家,全村435户有300多户从事剪纸相关产业,剪纸已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团队深切感受到,南张庄村的剪纸艺术已超越单纯的艺术创作范畴,既是富民兴村的“金钥匙”,也是维系乡村文化根脉的“精神纽带”,生动诠释了非遗文化在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推动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博物馆研学:文物史料串联起剪纸艺术的发展轨迹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团队来到蔚州博物馆。馆内丰富的藏品和详实的史料,全方位展示了蔚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团队重点参观了“刀镂彩染蔚萝花——蔚县剪纸艺术展”,通过展览中的珍贵文物、历史资料以及多媒体展示,系统地了解了蔚县剪纸从诞生到现代的发展脉络。这一参观经历使团队成员对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解,深刻认识到蔚县剪纸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图为博物馆内关于当地传统民居陈设。李淼 供图

五、青年献策:数字技术如何为非遗“续航”

在探寻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实践团积极借助新媒体手段,精心制作了一系列短视频,撰写解读其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推文,在网络平台引发广泛关注。团队成员还发挥自身美术功底与信息技术优势,原创设计出剪纸IP人物形象“蔚剪巧娘”,目前已取得作品版权三项,软件著作一项。立足前期调研成果,实践团进一步聚焦数字化时代非遗传承的新路径,提出“技艺数字化保存、IP化创新传播、电商化拓展市场”的发展思路。这些尝试通过年轻化、数字化的表达,让古老的剪纸艺术更贴近当代生活,为非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据团队指导老师张天资介绍,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纸韵蔚剪团队近年来参加了多项非遗项目,获河北金融学院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相关成果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竞赛奖项,蔚县剪纸项目获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课题立项,调研河北省级立项。

图为团队合影。李淼 供图

访传人、探企业、走乡村、观文物,通过与剪纸的深度接触,纸韵蔚剪非遗实践团全面了解了蔚县剪纸的艺术价值、制作工艺、产业发展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并认识到,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守正创新,既要守护好先辈留下的技艺根脉,也要以年轻视角探索新的表达形式。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积极传播蔚县剪纸文化,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通讯员 河北金融学院 李淼)

 

上一篇:安财学子三下乡:探寻安徽省农村生态治理之路
下一篇:麟创助农实践团深耕沙田镇:以设计为笔,绘就麒麟文化与农产融合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