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01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成都武侯区共和路社区创新开展:“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共建共享”活动

为深化垃圾分类理念,探索社区环保实践的新路径,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街道共和路社区于9月22日至23日举办了以“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共建共享”为主题的活动。此次活动围绕“趣味互动+旧物循环”展开,创新性地构建了“资源循环、公益传递”双重路径,旨在推动垃圾分类从理念普及向公益实践的深入发展,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旧物循环:从“闲置堆积”到“公益赋能”

  活动中创新设置了“旧物兑换”机制,居民可以凭借旧书兑换非遗风铃制作资格,同时将这些旧书纳入社区读书室进行再利用。此外,居民捐赠的旧衣物则统一送往山区学校,以帮助需要的人群。通过这种方式,居民还能够获得养生锤、环保袋等实用物资,实现了“闲置变现”和“环保激励”的双赢局面。社区负责人指出,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闲置物品堆积的问题,还通过显而易见的公益价值激发了居民参与的热情。

  趣味闯关:让分类知识“活起来”

  本次活动摒弃传统说教,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到多种趣味游戏中,如“分类飞行棋”和“飞盘识垃圾”。例如,在“飞行棋答题”活动中,通过掷骰子来回答关于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区别;而在“飞盘识垃圾”活动中,则要求参与者将飞盘投掷至相应的分类桶。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他们反馈称:“游戏使得分类规则直观易懂,让孩子们也能轻松掌握。”

  承诺传承:从家庭到社区的绿色转型

  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全体居民共同签署了《社区文明分类承诺书》,这一举措旨在推动垃圾分类意识由个体向家庭延伸。多位居民表示,参与旧物捐赠不仅富有意义,而且极具实用性,他们未来将继续坚持良好的分类习惯。同时,社区鼓励每位居民成为家庭中的“分类宣传员”,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更多人共同建设绿色生活共同体。

  公益赋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此次活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闭环流程,即从"分类—回收—捐赠—再利用",其中旧书丰富了社区文化资源,而旧衣则传递着温暖,并通过非遗手工艺活化传统文化。展望未来,社区计划进一步深化"公益+环保"模式,并探索更多符合居民兴趣和需求的活动,以助力基层治理实现绿色转型。

 

上一篇:“云姐”出手,织密社区“安全网”、点亮文明“暖心灯”
下一篇:杜甫路街道宋园社区:“党建红”引领“网格蓝”撬动营商环境“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