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社区街巷15分钟半径内,藏着生活的踏实与暖意,这是居民出门即达的便利生活圈。作为老旧小区占比较高的兰新社区,老年人口占比高,家庭养老问题突出。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契合民生需求,从“食、养、医、闲、购”多维度发力,为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带来便利与温暖。
社区食堂与康养服务:解决“吃饭难”、“康养愁”
“现在每天到社区食堂吃饭,花不了几块钱,还能和老伙计们聊聊天!”70多岁的刘玉珍老人常说。社区食堂精准落实老年人助餐补助,目前60岁、70岁、80岁以上老人每天分别补助1、2、3元,一顿热乎饭既实惠又省心,彻底解决了独居、空巢老人“做饭难、吃饭冷”的问题。
紧邻食堂的康养服务中心更是老年人的“健康驿站”。理疗设备随时可用,专业人员提供康养理疗服务,助浴、理发等基础需求也能一站式满足。每季度不定期开展的爱心义诊,让老人不用跑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测血压、查身体;健康知识讲座则手把手教大家护腰、控糖,把健康守护延伸到“15分钟半径”内。
智慧养老:科技赋能“暖心守护”
老人们手腕上的智能手环是24小时在岗的“健康哨兵”,不仅实时监测心率、记录每日步数,还能监测夜间翻身情况。一旦血压、心率等数据出现异常,预警信息会第一时间传到智慧服务站,不让风险多等一秒。
手机里的“一键呼叫”功能更像随叫随到的“贴心帮手”——不管是想预约上门理疗,还是需要点餐配送,按下按钮后,服务团队都能第一时间回应并安排工单。这些高科技手段把“踏实”和“安心”揉进了老人的三餐四季,让他们住得舒心,也让远在千里的子女通过手机就能了解父母的健康动态,实现“隔空尽孝”。
口袋公园:家门口的“休闲小天地”
15分钟便民圈里,藏着居民休闲的“小确幸”——散布在小区角落的口袋公园,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公园虽小,却五脏俱全:有供老人歇脚的长椅,有适合散步的步道,还有桌凳方便大家下棋、聊天。
清晨,老人们在这里打太极、练太极剑;午后,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晒太阳、拉家常;长椅上,老奶奶抱着小孙子,指着树上的小鸟教认动物。居民们不用远走就能享受户外时光,让“下楼即休闲”成为日常。
积分超市:“小积分”换出“大活力”
社区充分发挥积分超市的功能和作用,让便民圈多了份“激励感”。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帮独居老人买菜)、参加文艺表演、配合社区工作,就能积累积分,积分可在超市兑换米、面、油、日用品等。
对老年人来说,既能通过力所能及的事为社区出份力,又能换得实用物资,一举两得;而积分超市也成了社区凝聚人心的“纽带”,让15分钟便民圈不仅有“便利度”,更有“人情味”。
从一顿热饭到一次理疗,从一片休闲绿地到一个积分超市,兰新社区的15分钟便民圈,把“民生需求”变成“触手可及”。未来,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个“小圈子”还将释放更大能量,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15分钟”里持续升温、越攒越满。
撰写人:赵小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