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其中网络诈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尤为突出。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在帮助罪犯改正错误、回归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案例将详细探讨一个社区矫正网络犯罪案例,该案例涉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并展示了在个案管理模式下,社区矫正如何有效帮助罪犯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
一、案例背景
闵某,男性,1985年出生,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某县人民法院判处拘役1年,缓刑六个月。闵某在缓刑期间需接受社区矫正,以改正其犯罪行为,重新融入社会。闵某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因生活压力和对金钱的渴望,逐渐走上了网络犯罪的道路。偶然的一次机会他通过网络结识了一些从事网络诈骗的犯罪分子,为其提供银行卡套现,闵某觉得只是提供银行卡,钱只是在他的账户上走一遍,就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报酬,慢慢地就被网络同伙给同化了。然而,好景不长,闵某的犯罪行为最终被公安机关发现并查处。经过审判,闵某被判处拘役1年,缓刑六个月,并需接受社区矫正。
(一)分析与预估
1.问题分析
(1)服务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时,对处罚虽然接受,但仍有抗拒心理。原因在于一直以来对被判涉嫌网络诈骗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只是提供银行卡,并没有向其他人实行诈骗,对实施诈骗犯罪缺乏深刻理解。
2.需求分析
(1)纠正错误认知的需求
在接受社区矫正后,仍未对社区矫正的刑罚性质和相关规定形成深刻的认识,这与外在的社会环境和整体的社区服刑执法环境有关。与其个人对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对社区矫正刑罚执行认知不足有很大关系。因此,服务对象需要认真了解、学习相关法律,纠正错误认知,才能顺利完成社区矫正。
(2)心理疏导和学习情绪管理需求
因年轻的时候,与父母关系不好,成年之后,成家立业,压力剧增,对金钱的渴望日益明显,慢慢地出现心理偏执的情况。因此,服务对象存在了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的需求,需要改变服务对象对于社会、自我的认知,进而实现行为和思想的转变。
二、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论模式
1.犯罪原因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犯罪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的人类在特定的心理支配下的社会行为。生物的、自然的、生理的社会的因素都会成为导致人犯罪的原因,但社会因素在导致人犯罪的各种因素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服务对象在生命历程中与父母关系不和、中年离婚,缺乏安全感,在追求成功和财富的过程中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改变,在不断追求财富过程中忽视了法律的界限,最终导致犯罪。与其个人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对社区矫正刑罚执行认知不足有很大关系。
2.叙事治疗
叙事治疗被称为一种持续成长的疗法,面对个体成长遭遇困境,相信人不等价于问题的标签,把人从问题中解放出来,不把人放入既有的模式中,有助于服务对象发现自身的资产,促进自身获得进一步成长。通过让服务对象回顾叙述人生经历,增进自信,并通过外化自身成长不利困境的因素及问题,重构人生故事,重新思考人生价值及做好未来的人生规划。
(二)服务目标
1.摆脱不良情绪困扰,以理性的、积极的心态接受司法行政机构的社区矫正监管和处罚;
2.加强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争取通过获取社区矫正激励考核获得激励性假期;
3.接纳自我并重新制定未来的人生规划。
(三)服务策略
1.个案管理。当提供服务对象所需之服务必须经由许多不同专业人员、福利机构、卫生保健单位或人力资源来达成时,社会工作个案管理可发挥其协调与监督之功能,运用个案管理模式,协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面临的多重问题。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的目的为提供了全面性而且统整的连续性服务;协助服务对象获得所需要的服务以及能够促进服务效益的责任;社工在其中也需要提供监督的服务,以提升服务输送的成本效益。
2.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整合实务观更有助于本案目标的实现,社工计划采取鼓励社区矫正对象的方式引导其参与适切的小组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在过程中强化其自身的社会价值及提升学习能力,并也会采取个别会谈的方式倾听服务对象的生命故事,并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和治疗。
(四)服务程序
1.接案
社区矫正对象一般为非自愿服务对象,本次个案是在司法所委托前提下,取得了服务对象的同意开始的个案服务。准备首次会谈,社工在查阅了服务对象的资料基础上,准备好面谈室,并与服务对象约定好面谈的时间和地点。
2025年4月,社工在约定时间、地点与服务对象进行接案会谈,在阐明社工本人、项目、机构的基本信息基础上,说明服务的目标取向、服务原则和双方的权责,在解答了服务对象的疑惑问题后,社工与服务对象签订了个案服务同意书。
2.预估
在全面充分地收集服务对象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社工全面收集服务对象资料、工作档案以及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矫正社工的沟通,对服务对象的情况进行分析初步判断问题的性质,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其一:服务对象一直以来对被判网络犯罪认识不足,对社区矫正缺乏深刻理解;其二对自我的认同缺失,犯罪服刑可曾让服务对象陷入自我否定,认为这是人生的污点和耻辱。
3.服务介入计划
第一次;时间4月;介入策略及服务内容:借鉴个案管理模式,结合社区矫正工作程序,由矫正监管警察、司法矫正工作人员依据社区矫正法规对服务对象进行训诫谈话、并由社工跟进面谈沟通。主要目的向服务对象澄清社区矫正的性质及违规处罚的依据,引导服务对象以正确的心态接受违规处罚,并要求服务对象做出反思和改进承诺;社工角色:统筹者、资源整合者。
第二次;时间5月;介入策略及服务内容:个案面谈1,在司法所工作人员协助下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面谈,过程中强调对社区矫正法规知识的强化教育,并解答服务对象的困惑和疑问;社工角色:教育者、倾听者。
第三次;时间6月;介入策略及服务内容:个案面谈2,借鉴叙事治疗法与服务对象共同回顾个人成长历程和有意义的生命故事,分析生命历程重要时期,发掘自身情绪问题的来源,并通过重构某些故事,引导服务对象转变认知,摆脱情绪困扰;社工角色:倾听者、使能者。
第四次;时间7月;介入策略及服务内容:在个案管理工作模式下,利用司法所心理咨询资源,对服务对象开展心理疏导及矫治服务;社工角色:统筹者、资源整合者。
第五次;时间8月;介入策略及服务内容:结案面谈,在服务目标达致的前提下,与服务对象进行面谈,处理服务对象的结案情绪;社工角色:引导者、使能者。
4.结案与评估
(1)结案
与服务对象共同回顾个案服务过程、确认目标达成效果(在目标达致情况下或其他专业服务要求规定的结案条件下),办理结案登记,社工对个案服务进行评估,并撰写结案评估报告。
(2)评估
社工对整个服务过程和介入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具体包括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评估方法,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等。
三、介入过程
(1)第一次服务
本次面谈在于了解服务对象发生违规行为的原因以及观察服务对象面对违规行为的态度以及引导其接受可能面对处罚的事实。
将会谈地点选择在社区矫正中心的矫正宣告室,以严肃的场景作为一种警示,告知其触犯社区矫正相关监管规定。社工认真倾听了服务对象的叙述,并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服务对象思考自己该如何面对处分和如何面对未来的社区服刑过程。运用同理技巧表达对服务对象产生违规原因的理解,但告诉服务对象因为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处罚无可避免,但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错误及后果,避免再次出现违规行为。
(二)第二次服务
社工以个案管理模式,结合社区矫正工作程序,在镇司法所工作安排下与司法矫正工作人员依据社区矫正法规对服务对象进行训诫谈话、并进行跟进个案面谈沟通。训诫谈话要求服务对象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强调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强制性,同时要求其了解和审视当前自己的处境,珍惜当前社区矫正的机会。
社工的跟进会谈,主要了解服务对象在训诫谈话后的感受和反馈,以为进一步开展服务提供准确的依据。
(三)第三次服务
采用叙事治疗法,社工与服务对象共同回顾个人成长历程和有意义的生命故事,分析生命历程重要时期,发掘自身情绪问题的来源,并通过重构某些故事,引导服务对象转变认知,摆脱情绪困扰。
(四)第四次服务
在集中教育课程中,安排服务对象参与并进行正向心理服务训练,鼓励服务对象进行生命中过程经历进行分享,并在分享之后与社工进行简单的会谈总结,反思自身在从正面分享后获得感受和成长。在分享后的会谈中,服务对象仔细阐述自己的感受:不同的心态会收获不同的结果;积极分享,打开心锁,拥抱阳光才是实现幸福人生的路径。过去的生活给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经验,所以需要积极面对未来。自身违法,接受法律惩罚,终于明白了自身的长处和局限所在。
(五)第五次服务
8月,社工与服务对象进行了结案会谈,基于个案目标已经达至,服务对象对服务的反馈整体为积极正向受益,服务对象情绪稳定,社工与服务对象确认个案服务结束。后续工作中社工将继续保持关注其社区矫正的过程并提供社工的常规服务,服务对象表达了对社工的感谢,并签署个案结案评价。
四、总结评估
(一)通过跟踪观察,服务对象情绪恢复到持续稳定状态,睡眠正常,接受社区矫正过程按照正常要求完成日常报到、思想汇报、参加集中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
(二)根据对服务对象行为进行行为量表评估,评分结果为1,可以判定服务对象行为回归正常;
(三)结案评估问卷,服务对象为社工打出40分评价,表示获得了内心的力量,认为社工将其内心情绪完全纾解,通过服务对自我有了理性的认识和认知,并对社工的服务表示感谢。
六、专业反思
(一)经验总结
1.个案管理模式的应用
社区矫正中,个案服务在司法系统内有专门的服务要求。个案管理模式有利于在此基础上更好的把程序性的服务连接起来,加强社工与不同涉及社区矫正管理的部门及工作人员联结起来,更为全面地掌握服务对象的社区矫正全貌,也有利于服务对象在多层视角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相关法规要求;此外个案管理模式本身也是资源整合的有效方法,以实际的多元服务为服务对象链接了多种资源,更有效地提升了个案服务的成效。
2.叙事治疗的作用
基础的叙事本身就能帮助服务对象进行情绪的疏通,倾诉表达可以有效地去除情绪的堆积;社工通过外化问题,使得服务对象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自身在成长历程中的角色和身份,重构生命故事的意义。虽然本次个案在叙事治疗的应用还在较为浅层的阶段,但在对服务对象的情绪疏导和重新确立人生目标上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问题视角到优势视角的转换
个案工作无论是服务对象主动求助,还是被动接受服务,社工往往会先看到问题,然而真正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服务对象自身所具备的优势资源入手,发掘其潜在能力。
4.真诚平等地开展服务
社工在整个服务过程中,一直保持真诚平等的态度,让服务对象逐渐放下戒心,而有了真诚的表达并努力实现积极的转变。社工虽然在司法行政机关授权下工作,但不能将司法行政的权力作为服务贯彻的动力,那样在专业服务中就会呈现压迫而非平等的沟通,社工需要维护法律的尊严,更需在专业服务中坚持伦理原则和价值操守,平等且真诚地对待服务对象,才能将专业服务从始至终地完成。(湖南省益阳市青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张琳琳 邓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