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滂沱大雨笼罩着福建福安观里村,天地间仿佛奏响一曲悲怆的史诗序章。厦门医学院“畲乡医韵健康行,厦医筑梦民族亲”实践队的临床医学学子们,无畏风雨,毅然穿行于古村幽深的巷陌。雨水猛烈敲击着青瓦,冲刷着斑驳的夯土墙,却无法洗去这片红色热土上铭刻的峥嵘岁月。在这如洪流般的雨幕中,飞檐翘角静默矗立,如历史的见证者,透露出庄重与威严。对于这群即将肩负守护生命重任的未来医者而言,此行不仅是一次红色寻访,更是一场在风雨洗礼中直面历史、叩问初心、淬炼医魂的精神远征。
图为实践队参观的观里村红色遗址建筑。詹慧供图
一、雨谒忠魂:于悲壮叙事中体悟舍生取义的真谛
在村口那座承载着烽火记忆的百年畲寨前,撑着油纸伞的村民导游,以颤抖的声音揭开了尘封的历史:抗战时期,闽东特委书记阮英平化名“李老板”,在此与畲汉群众结下生死情谊,最终却因误信歹人而壮烈牺牲。“阮书记常把缴获的粮食分给断炊的乡亲……”雨声淅沥,队员们屏息凝神,伞骨滑落的雨滴仿佛与历史悲怆的回响交织。作为直面生死课题的临床医学生,阮英平“舍生取义”的壮举带给他们前所未有的震撼。这鲜血铸就的历史深刻启示:守护的代价可能无比沉重,但守护者的信念之光永不熄灭。这份在风雨中感受到的沉重与崇高,让队员们对医者“性命相托”背后的责任之重、牺牲精神之源,有了刻骨铭心的体认——医者的战场,不仅在无影灯下与病魔交锋,更在守护生命尊严与希望的不屈信念之中。
图为实践队聆听观里村红色遗址讲解画面。黄晨菲供图
二、薪火永续:从苏区“五老”精神到乡村振兴密码
历史的悲壮并未让观里村沉沦。作为中央安德县委、苏维埃政府故地,革命年代用生命守护火种的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化身为乡村建设的“领航员”。实践队特意走访苏区“五老”后代,在雨雾氤氲的院落里,聆听家族叙事中的抗争细节,让抗战精神从宏大历史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命印记。在“五老”精神的浸润下,观里村书写了独特的振兴篇章。
图为实践队采访“五老”后代场景。黄晨菲供图
三、医者镜鉴:抗战精神烛照下的守护使命
观里村的昨天与今天,为临床医学子提供了深刻的精神镜鉴。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特殊节点,这场雨中的寻访意义尤为深远:
“守护”的代价与荣光:阮英平的牺牲与村民对红色遗址的守护,让队员们深刻理解“守护”二字的分量——它需要勇气,可能伴随牺牲,但正是这份守护维系着希望与传承。这直接映照医者的天职:守护生命健康,同样需要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奉献的觉悟。
图为实践队聆听观里村红色遗址讲解场景。黄晨菲供图
“五老”精神的当代启示:“忠诚敬业”如同医者对职业伦理的恪守;“关爱后代”如同医者对患者及后辈的仁心;“务实创新”如同医学领域的科研探索与技术进步;“无私奉献”则是医者仁心的核心底色。观里村的治理密码,正是抗战精神在和平年代、在基层治理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接力”的时代内涵:对当代青年,尤其是未来医者而言,传承红色基因的“接力”,并非要复刻战场的冲锋,而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在手术台前、在实验室里、在社区服务中——坚守专业精神,担当社会责任,以精益求精的医术和温暖仁爱的情怀,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与安康。这才是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的真谛。
图为实践队聆听观里村红色遗址讲解场景。黄晨菲供图
暴雨涤荡后的观里村,红色基因在湿润的空气中愈发清晰可感。对于这群在风雨中完成精神洗礼的厦医临床大三学子而言,此行已深深烙印于心。他们清晰地认识到:抗战精神的核心——舍生取义的忠诚、坚韧不拔的毅力、无私奉献的情怀、务实创新的智慧——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穿越时空、烛照未来的永恒火炬。这份精神,与医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高度契合,是激励他们未来面对医学挑战、服务人民健康的强大精神支柱。观里村人民用生命守护火种、用实干建设家园的历程,正是对“守护”最生动的诠释。实践队员们将铭记这份来自红色土地的教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守护的初心永不改。从革命年代守护家园,到新时代守护生命健康,变的是守护的对象与方式,不变的是那份对人民、对土地的赤诚与担当。他们将以“五老”精神为榜样,将抗战精神中汲取的力量,转化为精研医术、服务基层、护佑生命的实际行动,让医者仁心在新时代续写守护生命的荣光篇章。
图为实践队在观里村红色遗址前合影。黄晨菲供图
供稿人:邹慧燕、李怡静、许瑛琪、陈浚鑫、钟雨岑、林烨鑫、李寒煊、黄晨菲、柯琳欣、詹慧、阮诗涵、蒋裕冰、彭宇悦、黄思媛